第21章
所以再三考虑(其实并未犹豫),她还是兴冲冲找方唐报名了。既然他们开会说简单说明报名原因,池锦也并未过多准备。出秋招外勤,可以逃掉一次选题会。
而且小时候爸爸妈妈带她去c市玩过,一晃好多年,她也想去看看。
不过她根本没抢到名额,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外勤都有人做ppt报名?这是后话了。
第19章 .领养面试
周末约定好帮陈以声挑选意向领养人,池锦并未爽约。她本想对得起这份高薪兼职,好歹拾掇一下,可临出门前对着镜子又犹豫了——万一被误会成“女为悦己者容”怎么办?纠结再三,她故意套了穿了好几年的卡通t恤,几乎素面朝天地杀到了陈以声家门口。
那只橘猫还是那么胖,叫大饼,真是猫如其名。
陈以声穿得也比较休闲,看起来比西装革履的样子平易近人很多,也显得年轻一些。
“你上次给我发的四组候选人,我按照优先级排了视频面试顺序。”
他语气还是工作时那样的条理分明。
池锦挠挠头:“您别弄得那么正式,就是看看他们家里的环境,聊一聊养小猫的事情。您这样一板一眼公事公办的样子再给他们吓着。”
“好。”陈以声点点头,“那你也别一口一个您,像是秘书。”
池锦哪敢,刚想反驳,陈以声又开口:“这不是你的休息时间吗?再把我当上司称呼小心我举报你做副业。”
“好吧好吧。”
池锦难为情地答应下来。
首先面试的是那对新婚的丁克夫妇,两人也是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颇有学术答辩的架势,首先抱起看起来比较温顺乖巧的原住民暹罗猫向屏幕这边的池锦和陈以声展示了一下。
池锦凑近陈以声,压低声音科普:“暹罗猫是猫中小狗,活泼热情,智商也高,网友都说它是菲佣。”
陈以声点点头:“那橘猫是什么?”
池锦瞅了眼旁边摊成猫饼:“猫中卡车。”
“喵~”
大饼好像听懂了,很通人性地喵呜了一声。
连陈以声的嘴角都忍不住弯了一下。屏幕对面两位高知精英却依旧面无表情。池锦心里“啧”了一声,还真严肃。
见他们正在临时修理故障的自动喂食器,陈以声站起来,低声道:“可乐,雪碧,橙汁,酸梅汤,酸奶,喝什么?”
“酸奶,谢谢。”池锦有点意外他家里存货这么丰富。
池锦腹诽,他家里居然备着这么多饮料。
陈以声刚走,对面的女主人便问:“你丈夫也是工科生吗?工科生养猫的其实还挺多的,我们工作忙,没时间遛狗。”
不知道这个“丈夫”陈以声听到没有,池锦倒是吓了一跳,摇摇头:“不,不……”
转念一想,跟陌生人解释似
乎又太刻意,她又含糊道:“呃……他算文科生吧。”
池锦心想,他本硕景大,理科应该也很不错。
“喔,说话蛮有条理的,感觉逻辑思维很强。”女士了然。
陈以声拿了一杯冰可乐和酸奶回来,自然坐下,把酸奶放在池锦面前。她余光中瞥到,他再次落座后两个人要比刚才的距离近了一些,沙发微微下陷,属于他的清冽气息若有似无地萦绕过来。
夫妻俩严谨地展示了全套智能养宠设备,阐述养猫理念如同论文答辩,池锦有种听资深编辑述职的感觉。陈以声问了几个关于多猫家庭资源分配和应激处理的关键问题,池锦则安静地盯着屏幕里的暹罗猫。
紧接着“面试”的是独身主义的无孩爱猫女。池锦和她微信交流的时候觉得她有点高冷,视频一开却笑容温暖,亲和力十足——
“我现在在外企做hr,一个月到手这个数,养小猫绝对是绰绰有余。这房子送走过两只金渐层,留下的猫爬架、猫窝都彻底消杀过。”她站起来,将摄像头对准阳台,“十二楼,封窗了,安全这方面肯定没得说。胖橘来了我家就是独苗,我提倡一猫一人的生活模式,平时也没什么朋友来我家,所以不用担心环境。就算来也都是香香的女生,没有异性,很多男的不讲卫生,太臭。”
池锦下意识地、极快地偏头,鼻尖朝陈以声的方向不着痕迹地嗅了嗅。嗯,清爽的茉莉花味,还好他应该不属于“臭男人”的范畴。
“我不知道她……”陈以声看了一眼池锦,似乎也不知道如何称呼,最后干脆没有称呼继续说了下去,“……和你说了没有。它之前流浪,我收养时间不长,性格有点敏感,习惯也需要慢慢调整。”
女士爽朗点头:“嗯嗯,你女朋友和我说了,它一般都是看到你才炸毛。我那两只金渐层一只是从小养到大的,一只也是收养集市上登记抱来的,适应性问题应该还好,我也有些经验。”
“我同事和你说了就好。”陈以声神态自若地点点头,“我没有什么问题了。”
听他自然的解释两人的关系,池锦反应慢了半拍:“好。我也没有问题。”
后两组面试约在午饭后。池锦瞥了眼陈以声笔下那张勾勾画画列出优劣的表格。
“你觉得…这两组哪家更合适?”她差点又秃噜出“您”字,及时刹住车,“第一个我觉得挺科学的,看起来是投胎到富贵人家了,就是看起来有点冷冰冰。”
“所以你属意第二个?”
池锦点点头:“就是第一个虽然有两个人还有一只猫,但感觉比较冷清。第二个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感觉很热闹。”
“你喜欢热闹?”
“差不多吧,”池锦坦诚,“一个人待久了容易没安全感。”
陈以声若有所思地点头:“我也倾向于第二组。第一组条件虽好,但环境对大饼这种性格未必最舒适。只是第二组……她工作强度也不低。我更希望它能去一个生活节奏更舒缓的家庭。”
“后面这个两个都符合,一个在备考,全天在家,一个退休了,更是有大把时间。”
陈以声表示赞同,话题却忽然一转:“那先吃午饭?”
池锦微怔,随即意识到肚子确实在抗议:“好…好啊。那…是点外卖还是出去吃?”
“其实我从来没点过外卖。”
不会吧?!一个快节奏的媒体主编,生活在21世纪的外卖黄金时代,居然从未点过外卖?
“习惯问题。”陈以声解释得简单,“家庭影响,加上独居,能自己做就做,太忙就不吃。”
怪不得当时刘敏对他的身体千叮咛万嘱咐呢。
“自己做饭挺好的,但是不规律饮食挺伤胃的。”池锦生怕他紧接着来一句“我来做午饭吧,你想吃什么”,立刻打开手机,“今天我说了算,咱们点外卖吧。”
陈以声犹豫了一下,点点头:“那我报销。”
“不了,没点过外卖的人比化石还少见,就当我交个开眼费了。”池锦请客,就没点开“拼好饭”那个图标,一般她点外卖,都从这里薅羊毛。
“那我再去给你倒一杯酸奶。”
“其实我也不大点外卖,食堂虽然难吃,但是算上餐补后几乎不花钱。”池锦道,“我看看您家附近有什么……麻辣香锅冒菜鸡公煲之类的……你能吃辣吗?”
陈以声看了眼她的首页推送便知,她一定能吃辣,大数据不会骗人:“客随主便,我可以吃一点。”
池锦点点头:“烤鱼怎么样?”
她点开的,正是上次和小柳吃得不太愉快的那家。
“好像是家连锁店。你常去?”陈以声随口问。
“前不久刚去过一次。”池锦手指顿住,“那次吃得不太好。”
话一出口,她自己都愣了一下。那天憋了一肚子关于他的心事想跟好友倾诉,最后却一个字都没倒出来。此刻,对着这个“始作俑者”,那些关于柳小柯的失落、关于友情的怅惘、关于加速的时间、疲惫的社交、越来越可怜的人际圈,竟像开了闸的水,在等待烤鱼送达的三十五分钟里,滔滔不绝地倾泻而出。
她从没想过能和上司说这么多“废话”,更没想过陈以声会听得如此专注。他眼神沉静,像一片包容的海,让她不知不觉越说越多,直到外卖员的敲门声才堪堪止住。
烤鱼的香气弥漫开来。池锦拿起筷子,豪气干云:“不能让上顿烤鱼影响这顿的心情!”
“嗯。”陈以声眼底带着不易察觉的柔和,细心地替她拆开餐具包装,递过纸巾。
看着他一尘不染的餐桌,池锦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餐桌这么干净,一会弄脏了我来收拾。”
“铺了桌布,没关系。”
池锦拿起公筷,夹了一块鱼腹肉放到他碗里:“不好意思啊陈主编,刚才让您听我大倒苦水,其实都是车轱辘话来回说。”
“没关系的,我也很久没有听年轻人说过这么多话了。”
池锦连忙说:“您也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