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偷愉> 第23章

第23章

  面试结束,陈以声起身给她倒了杯酸奶。池锦看着桌上那张被仔细标注的表格,上面关于四个候选者的优缺点列得清清楚楚。
  “王阿姨的环境确实最稳定,心态也最平和。大饼需要的就是这种不被打扰的安全感。”池锦说道,“你也更倾向她吧?”
  “但还需要再核实一下阿姨的身体情况,很多教师身体不大好。”陈以声的严谨一如既往,他看向在猫爬架上睡得四仰八叉、发出轻微鼾声的肥猫,眼神不自觉地柔和下来,“另外,也要看看大饼的反应。虽然它未必懂,但感觉很重要。”
  他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大饼粉色的鼻尖,像在逗一个小婴儿。
  午后的阳光勾勒着陈以声的侧脸,那份惯常的冷峻在此刻显得格外柔和。第一次,她不再仅仅把他当作那个需要小心应对的活阎王陈主编。今天的他,会穿宽松舒适的便装,会因大饼一声“猫中卡车”的抗议而弯嘴角,会耐心听她抱怨友情的烦恼,会自然地给她拿酸奶、拆餐具,会记住她随口一提的话。他也有普通人的习惯,有自己的坚持和温柔。
  一种“或许真的可以成为朋友”的念头,像春日破土的新芽,带着点试探性的怯意,悄悄冒了出来。
  “那……咱们什么时候安排大
  饼和王阿姨线下见面?”池锦主动问道。
  陈以声抬起头,对上她的目光。他清晰地捕捉到了她眼神里那份卸下防备后的亲近感,不再是下属面对上司的谨慎和疏离,更像是一种朋友间自然而然的商量。
  一个极淡却发自内心的笑容浮现在他脸上,他道:“不急。等阿姨那边准备好,也等我们婉拒一下其他人的好意,要善始善终。”
  “这个交给我吧!”池锦主动请缨。
  “嗯,我确实不太会做这样的善后工作。等去送大饼的时候……”
  “放心,送佛送到西,我会和你一起去的。”
  “那还是一小时一百五?”
  “那天就算啦!算我的……售后服务吧!”
  池锦也不好意思再“宰”他更多。
  大饼在猫爬架上翻了个身,发出满足的咕噜声。
  第21章 .备战北园
  周一早晨例会的空气,带着周末残留的慵懒和新一周开始的紧绷。阳光斜斜地穿过百叶窗,在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方唐清了清嗓子,公布了外勤名单,有校招经验的秦显成以及近期风头无两的金尧佳入选。一切在情理之中,但池锦带薪旅游的美好愿景终究是落了空。
  名单落定,方唐的目光逡巡一周,落在剩下几位落选的编辑上:“那么,谁愿意和陈主编一起去北园大学城?”
  会议室里一时静默,无人响应,只剩空调吹风口微弱的嘶嘶声。
  池锦看着方唐略显尴尬地等待,目光扫过身边几个低头装鸵鸟的同事,又瞥了眼主位上暂时空着的陈以声座位——鬼使神差地,她举起了手:“我去吧。”
  几乎是话音刚落,坐在她旁边的段兴澈,像是生怕被落下似的,立刻也把手举得老高:“我也去!”
  方唐明显松了口气:“行,那就你们俩。不过有个情况,今年《童年》……也去北园大学城。”
  往年《童年》编辑部可是雷打不动地镇守南园大学城,今年突然转战北园,意图再明显不过。谁不知道《童年》主编姜虎和陈以声素来不对付?
  编辑部里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抽气声。
  “不过没关系,你们听陈主编的安排就好。”方唐道,“燕妮在编辑部,有事也可以联系杜编辑。”
  段兴澈用力点点头,脸上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单纯,还带着点能跟师父一起出任务的兴奋,他转向池锦,笑容灿烂:“我听我师父的!也听各位主编的!”
  秦显成同情地拍了拍段兴澈的肩膀:“小段啊,你这转正后的第一仗,就是硬仗啊!自求多福!”
  段兴澈不明所以,池锦心里“咯噔”一下,刚才那点“举手之劳”的轻松感和心疼陈以声无人选的正义感瞬间荡然无存。
  她看着段兴澈略显茫然的脸,再想想两个编辑部历年明争暗斗的激烈程度,肠子都快悔青了,恨不得当场把举过的手缩回来。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刚刚开高层会议回来的陈以声步履沉稳地走进来,自带一股降温的气场,让刚才还弥漫着“硬仗”氛围的空气瞬间凝滞了几分。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方唐身上,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名单定了?”
  “定了,主编。”方唐点头,“池锦和小段跟你去北园。另外,《童年》编辑部今年也去北园大学城。”
  陈以声的反应便镇定多了,眼神里只有一种“知道了”的淡然。
  “嗯。”他应了一声,转向池锦和段兴澈,“两位散会后留一下。”
  “好的。”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带着明显的紧绷感。
  方唐见状,立刻接回话头,试图将会议拉回常规轨道:“秋招这事先这样安排,咱们来交流一下各小组本周的工作任务。欢欢,你们组先来。”
  ……
  众人散去,会议室只剩下三人。陈以声招手示意他俩靠近坐,自己也放松了姿态靠向椅背,但眼神依旧锐利。
  “北园大学城,文科院系实力强劲,新闻、中文、社会学是我们的目标专业池。钟心要去的是景大、景师大还有传媒学院。”他开门见山,“景大那边我联系了文学院和新闻学院的研究生院,各有一场宣讲会。池锦,相比小段你是资深编辑,两场宣讲会你和我各讲一场。核心是清晰传达集团旗下各刊定位,《面孔》杂志部分,重点阐明我们在深度面孔报道领域的标杆地位与独特价值。”
  池锦一边记要点一边点头:“另外两所学校呢?”
  “他们的宣讲会有其他编辑部负责。咱们负责好景大的两场宣讲会和秋招轮岗值班即可。《童年》和姜虎的目标很明确,和我们抢深度内容领域的新鲜血液,不过上周我们几个主编商量过了,《面孔》今年依然重在质而非量,宁缺毋滥。他们擅长造势,喜欢用花哨的手段吸引眼球,不必过分在意。”
  池锦心头一热,她没想到陈以声居然把宣讲这么核心的任务交给她。她连忙郑重地点点头:“明白,我会准备充分。”
  “好。”陈以声目光转向段兴澈,“小段,除了值班轮到的招聘会现场控流之外,你的任务是扫楼和布点。提前拿到各目标院系的研二年级课程表和活动安排表,在宣讲前三天,投放到每个相关专业的教室、公告栏、甚至宿舍楼下,只投放《面孔》。”
  段兴澈写字的手忽然停下:“研二?我们不是招应届毕业生吗?”
  “未毕业年级的研究生是后备军。《面孔》今年即使不扩编,明年也必然需要新鲜血液。提前布局,锁定潜力股。”
  池锦立刻想起她研二那年好像也在新闻学院楼看到过不少《面孔》的宣传。
  “明白!”段兴澈立刻挺直腰板,眼睛发亮,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干劲,“保证完成任务!我马上去联系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和辅导员!”
  “我有景大学生会和辅导员的联系名单,立刻发给你。”
  “好的师父。”
  陈以声充道:“物料方面,设计部会全力配合,咱们不需要操心。池锦,宣讲ppt的核心框架今天下班前给我初审。小段,你的扫楼计划表也同步给我。我们的核心目标有两个:第一,为钟心完成招聘任务;第二,为《面孔》挖掘真正契合的深度人才,所以无需虚假繁荣的数字。至于《童年》……”
  “他们应该也有奇招!”小段道。
  “他们玩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以不变应万变,守住《面孔》的格调就是胜利。”
  陈以声的布置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瞬间驱散了两个小编辑心头那点因“硬仗”而起的忐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信任和被指引的安全感。
  坦白说,在此之前,她对这次不报销车马、没有补贴的外勤差事,并未投注太多心力,只当是寻常跑腿。但陈以声既然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她,她一定不能掉链子。
  池锦是一个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的人,尤其是这种送上门的机会。
  她把自己埋进工位,屏幕的光映着她专注的侧脸。指尖在键盘上翻飞,每一个字她都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看着屏幕上堆砌的案例和数据,她试图提炼出几个关键词:深度、温度、影响力、专业性……可这些词悬浮在页面上,显得空泛而缺乏穿透力,像蒙着一层毛玻璃。
  如何用最精炼的语言和最具冲击力的呈现,让台下的人一眼就抓住《面孔》不可替代的灵魂?问题太多,疑惑不少,她草草写了个框架,心想在下班前怎么也要先有些东西交差。
  不料陈以声的回复很快,却并不潦草:
  [框架已阅。案例堆砌过多,核心价值提炼不足。精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案例,深度拆解其从选题洞察、突破采访壁垒、深度写作到最终社会反响的全过程。逻辑主线需清晰贯穿,价值点需具象化、可感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