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回复像一把冷冰冰却精准的手术刀,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她之前的困惑点上。没有一句多余的责备,甚至没有一个情绪化的词语,却让她脸颊微微发烫,感到窘迫和刺痛。
好在在消化这番犀利的点评后,她总算有了拨云见日般的豁然开朗。
她盯着屏幕,视线渐渐失焦,思绪被拉回那个同样弥漫着秋日微寒与雨气的午后——她与陈以声的初见,也始于一场秋招宣讲会。
那时因为下雨,很多答应陪她来看看钟心宣传的同学都放了鸽子。她只能独自撑着一把摇摇欲坠的伞,奔向学院楼的小礼堂。途中伞骨猝然断裂,冰冷的雨水毫无遮拦地浇下来,到
了礼堂已经狼狈不堪。
她在角落窘迫地试图拧干衣角,一只手却递来一条干净的毛巾。她愕然抬头,原来是台上那位正在宣讲的编辑示意同事送来的。毛巾质量实在一般,触感微凉,带着一丝雨天的潮气,却是救命稻草。
她的局促瞬间被另一种力量攫住。台上那个清越沉稳的声音,正穿透雨天的沉闷,清晰地流淌在礼堂里。内容精辟深刻,逻辑严密,对行业的洞察一针见血,更难得的是那份不疾不徐、从容笃定的气度。
池锦抬起头,他是陈以声,头衔是钟心传媒《面孔》杂志的主编。这种珍贵的一见如故之感,让池锦在明知时间、年龄都对不上时,心底却忍不住妄想:这个人会不会就是那个曾耐心回复她无数封稚嫩投稿邮件、署名“周铖”的编辑?
宣讲结束,人群散开。她攥着那条的毛巾,佯装归还,只为能更近地看一眼台上的人,在他面前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
对方微微颔首,伸手来接。就在那一瞬间,她清楚地看到,在他修长干净的指间处,有他的戒指。
第22章 .北园硝烟
北园大学城招聘会当天,人声鼎沸。各大企业的展位鳞次栉比,钟心传媒在里面并不算耀眼的。这也难免,媒体行业式微,薪资竞争力有限,加之钟心仍有相当比重的传统纸媒业务,处境可见一斑。
相比《童年》值班的三位编辑,轮值的池锦和段兴澈简直是低调得不行。如此时在传媒学院镇守的陈以声所料,《童年》走的是热闹吸睛路线。穿着企业logo的土潮文化衫,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扫码就送的精美毛巾……展位前人潮涌动,大多是图新鲜热闹的学生。
反观《面孔》,硕士起招的门槛本就让咨询者寥寥。背景屏幕循环播放着资深编辑团队深入采访一线的纪录片片段,没有喧闹的音乐,只有沉稳的旁白和真实的画面。
池锦看着桌上堆成山的毛巾,终于明白当年那条擦干她湿发的毛巾从何而来了。
段兴澈有些咋舌。他硕士是隔壁师大的,当时是其他编辑部去招聘,没见过如此冰火两重天的架势。
他低声道:“师父,虽说进来钟心,大家奔着的老牌杂志就那么几个吧,但《童年》怎么也是响当当的,他们编辑怎么都是这个画风。”
池锦目光微抬,瞥向展位后方西装革履、稳坐钓鱼台的姜虎。
“还是陈大王比较帅。”
“你小子也学着叫他陈大王了。”
“哈哈,我这个小王得去干活了!”
段兴澈抱着宣传单站起来,在拥挤的人流中眼观六路,精准地将那些对新闻、写作、深度内容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引导到《面孔》展位前。
“同学,对深度报道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面孔》,我们是国内面孔报道领域的标杆……”段兴澈笑容真诚,递上宣传册的动作自然流畅。
池锦则站在展位前,接待着被吸引过来的学生。虽说她的宣讲会是在最后一天,但展位介绍也同样得有真功夫,她娓娓道来,讲述如何用文字赋予面孔灵魂,讲述《面孔》对真实、深度和人文关怀的坚守。
“讲得真好。”一个戴着眼镜的女生小声对同伴说,“感觉这才是真正做内容的地方。”
姜虎坐在后方,看似在翻阅简历,实则将池锦的讲话和现场反应尽收眼底。他猛然起身,
拿着扩音器走到了展位前,声音洪亮地盖过了所有声音:“来来来!看这边!钟心传媒!入职即享六险二金,超长带薪年假,年度海外游!更有机会参与百万粉丝大v项目!”
这充满诱惑力且直白无比的宣传,立刻吸引了大批学生涌向姜虎身前的《童年》展位,甚至冲散了《面孔》展位前排起的小队伍。
段兴澈眉头一皱,刚想有所动作,池锦抬手,轻轻按了一下他的手臂,示意稍安勿躁。
旁边展位也停下了宣讲,看着钟心传媒这边近乎夸张的喧嚣,眉头微蹙。池锦赶紧回了几个“不好意思”的眼神,然后低声提醒姜虎道:“姜主编,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姜虎斜睨她一眼,皮笑肉不笑:“你觉得不好?让你们陈主编来跟我谈。”
言下之意,她还不配置喙。池锦忿忿不平,但又无可奈何。她看了一眼姜虎身旁的两个同样来自《童年》的编辑,一男一女,那个男编辑一脸看好戏的表情,而女编辑,此刻却带着一丝局促和无奈,与池锦的目光短暂交汇,流露出几分同病相怜的意味。
没想到第二日情况更甚。景大这边,钟心展位竟只安排了池锦一个《面孔》编辑轮值,其余全是《童年》的人。昨天那位眼神无奈的女编辑不知所踪,池锦被迫与姜虎等一众表情欠揍的男编辑挤在一起,心情颇为憋闷。
更让她失落的是,此刻陈以声正在文学院进行宣讲,她好几次梦回那场宣讲会,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她却根本抓不了。
有个路过同学嫌弃地瞅了一眼钟心传媒的展位,和另外一个人小声低喃:“都是男人的编辑部,能是什么好东西?”
池锦池锦心头一凛,连忙拉住她,晃晃宣传册:“同学,这话有失偏颇了。钟心看重的从来是能力和潜力,不是性别标签。你看,我们旗下有《她制》,全女编辑部,从内容到运营一手包办,在大学生里口碑和影响力都相当不错。在钟心,只要你有想法、有能力,无论男女,都能找到发光发热的舞台。”
“姐姐你好会说哦,你是哪个杂志的?”
“我是《面孔》编辑部的。”
一个男编辑自以为幽默地开口了:“《面孔》可没有《童年》平均工资高哦~”
池锦冷静反击:“是的。这个过程或许不会轻松,收入也并不可观,更不会让你财富自由。但我们选择的是价值,而非是价格。每一步都踏在真实的土地上,每一篇报道都可能成为照亮某个角落的光。”
她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没有攻击对手,却字字珠玑。哪怕是鸡汤,却直指核心价值差异。那些原本被《童年》热闹吸引的学生,也真的开始思考起来。
男编辑被噎得脸色微变,悻悻道:“啧,你这说话腔调,跟你们陈大王还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池锦坦然迎视:“兵随将令,有何不妥?”
姜虎的脸色也有些难看,他显然没料到一个小小的编辑口齿这么伶俐。他张了张嘴,想挽回点面子,却忽然觉得自己的喧嚣在此刻显得格外浮躁与空洞,竟一时语塞。
池锦适时上前,笑容可掬地对那些陷入思考的学生说:“同学,对我们钟心传媒或者《童年》、《面孔》感兴趣的话,可以留份简历,或者扫个码进我们的校招群,后面还有更详细的分享会哦!”
这一波人群散去,池锦终于得以喘息,抓起水杯猛灌了大半杯,喉咙的干涩稍缓。
姜虎手里拿着值班表,眼睛看着池锦:“怪不得,原来你就是池锦。有陈主编在背后撑腰,自然是什么话都敢往外蹦。”
池锦不知道他所谓何意:“姜主编也是敞亮人,不妨有话直在。”
笑面虎姜虎笑道:“可能你不知道很有名,上次陈以声背着众人把你写成特邀编辑,领导层可是好一顿声讨呢。你有了陈主编撑腰,真是畅通无阻呢。”
池锦就猜到会是这样,她咬咬嘴唇,不知该如何反击这种话里藏刀的话。
“你说得对,是我在撑腰。”
一道清冷沉稳的嗓音,如同玉石相击,清晰地响起。
几人俱是一愣,循声望去。只见陈以声不知何时已站在几步开外,身姿挺拔,神色是一贯的疏淡平静,仿佛只是陈述一个公认的事实。他目光先是扫过姜虎,带着无形的威胁和压迫感,最终落在池锦身上。
“池编辑,文学院的宣讲会时间到了。”他语气平淡,朝c口的方向略一示意,“该去准备了。”
池锦一时有些怔忡,尚未完全回神,身体已下意识地听从指令,木讷地抬步跟上。陈以声就这样云淡风轻地,将她从尴尬的泥沼中带离,四两拨千斤。
走出几步,远离了钟心展位的喧嚣,陈以声才放缓脚步,侧头看她,主动解释:“昨晚总结工作时,你不是说想听我的宣讲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