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许义有些诧异,秦国虽重视农业,但对于农家学子并不在意,朝中也鲜少有农家人,只有治粟内史和少府手底下有少部分农家的人。
  他之所以会来这里,也是因为在咸阳得不到重视,便想着来雍城寻找发展的机遇,可他从未想过在太后身上得到什么。
  许义点头,在众人的目光下,跟着赵元溪离开。
  令尹见太后走了,长舒一口气,刚刚真的是太可怕了。
  “既然害怕,为何还要胡诌?你不怕太后知道你在说假话,真将你赶出去?”邹恒双手抱臂,低头看着还跪在地上,狼狈不已的令尹。
  “你说得轻巧,太后刚刚是真的想赶我走,我若不说得可怜一点,她怎么可能愿意将我留下!”令尹嘟嘟囔囔,捶了捶自己的腿,发现还是站不起来,只能朝邹恒伸手,“快快快,拉我一把,我腿都要断了!”
  他跪地的时候,可没有收一点力气,加上跪了这么久,现在腿又疼又酸。
  邹恒将他拉起来,心里却在想着另一件事。
  他以前跟着父亲见过太后,那时的太后明明是一副衰败之像,可现在脸还是那张脸,眉眼中却又透着生机,让那面相由死转生!
  人的面相并非不会改变,但变化也是会有规律的,就像一颗草再长也只是一颗大一点的草。
  他还从未见过面相能如此大变的人。
  太后如今的面相,像是萤火之光变为日月。
  第40章 农家许义
  “喂喂喂——想啥呢!”令尹整个人半挂在邹恒身上,“快扶我过去坐会。”
  邹恒幽幽瞥了他一眼,甩开他的手,“你最近还是老实一点吧!”
  令尹踉跄几步,扶着旁边的树杈子站稳,正要骂骂咧咧,想到邹恒的本事,又将脏话给憋了回去,舔着脸笑着,“邹兄,你看我最近是还有什么倒霉事吗?”
  “先把你那书给烧了,想好好活着,先去戒色。”
  “啊——”令尹仰天哀嚎。
  周围的学子纷纷笑出声来。
  令尹看着那些嘲笑自己的学子,脸臭臭的,面带不屑道,“很好笑吗?你们没看过?你们不好色?最烦你们这样的装货。”
  “......”
  “......”
  早就见识过令尹战斗力的邹恒挪开步子。
  令尹不仅放荡不羁,他嘴皮子还特会说,和人吵架就从未输过,也就是遇上太后,还被她逮个正着,不然还真没人能让他轻易吃亏。
  其他人大概曾深受其害,竟未同他争辩一句,便默默离开。
  当然,也有可能他们单纯不想和令尹掰扯。
  令尹边揉自己膝盖,边嘀咕道,“你说太后让我给她写故事是为啥?难不成她看上我了?”
  邹恒表情一言难尽,有些人喜欢作死,当真是拦都拦不住。
  “邹兄,邹兄,你别走啊!你不是最擅长识人的吗!要不你跟我分析一下,太后到底想干嘛!”
  邹恒止步,蹙着眉道,“刚刚我忘了加一句,你最好先把你这个嘴给闭上。”
  长信侯的事才过去没多久,若是有哪个不知死活的敢再诱引太后,秦王估计能杀了他全家。
  令尹委屈住嘴。
  唉!没人愿意帮他,令尹只能自己想办法,他真会写故事,就是琢磨不清楚太后想看什么样的。
  想到太后的过去,他眼珠子一转,顿觉思如泉涌。
  赵元溪还不知道属于她的第一篇同人文即将诞生,这会正带许义去自己的菜地。
  一路上两人相互交谈。
  赵元溪虽懂许多农业方面的知识,但很多想法往往是太过超前,对于现在的秦国并不适用。
  许义虽然年轻,但从事农业工作已经有十来年,实践能力比赵元溪显然要丰富许多。
  两人从一开始的泛泛而谈,到后面直接相见恨晚。
  “这里便是我用来做实验的地方,许义先生既师从农家,对于选种育种可有想法?”
  但凡现代常见的农作物,都经历了人类漫长的驯化过程,只是在基因技术和细胞技术并未发展出来的古代,这个育种过程格外漫长。
  赵元溪没法利用现代科技搞育种,只能采用最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
  “有良种,收成才能提高,只是不知太后娘娘是打算培育什么呢?”许义现在已经对太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若非太后不愿收弟子,他现在已经要拜入太后门下。
  赵元溪打开面前的布袋中的一个,“就种这菽豆如何?”
  秦国关中地区常吃的主食粟、麦、豆,粟米都是供给贵族的,小麦只能在北方地区推广,只有菽豆,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适合种植。
  大豆的用途比其他主食还更广,除了能当主食,还能做出各种豆制品,能当饭能做菜,还能榨油,榨油后的副产品还能作为动物的优质饲料。
  更关键的是,七国都有十分完善的种植菽豆的技术,只要将良种推广开来,便能迅速提高这片土地的粮食产量。
  赵元溪同许义简单讲述了杂交育种的方法,许义大受震撼。
  “这件事情十分困难,但也只能是我们来做了,若能培育出良种,我定当向大王举荐,拜你为上卿。”
  许义几乎感动地快要落泪,不仅是太后对自己许诺的未来,更重要的是他预见了自己将会有一场何等珍贵的经历。
  这已经是超脱于这个时代的知识,必然能让他受益匪浅。
  等许义回了学子住的院落,天已经黑了。
  其他人都十分好奇太后将他叫过去是做什么,见他抱了一堆的书回来,忍不住凑上前打听。
  “许义,你这带回来的都是什么?”张苍好奇地问。
  他们这两日已经见过用纸写的书,但还没见过这么厚的一本。
  “太后娘娘给我的种地法子!”许义憨笑,直接将书摊开给他们看,里面的字张苍他们都认识,但具体是什么他们还真不知道。
  不过知道只是种地的方法,大部分人都兴趣缺缺。
  他们又不需要种地,学这些有什么用?
  唯独张苍和邹恒留了下来。
  张苍痴迷于里面样本统计的办法,而邹恒则是好奇所谓的遗传性状是什么东西。
  宇宙万物有自己运行的规律,邹恒对于四季更替,阴阳运转很感兴趣,却很少关注植物的变化。
  未曾想这些渺小之物,变化过程也同样如此精彩。
  “许兄,不知我可否同你一道研究?”
  十五人里,儒家、法家的那些人都有事忙了,令尹那家伙还在忙着给太后写故事,反倒是他,一直也没什么事。
  好不容易来了点自己感兴趣的事,他不想放过。
  许义巴不得有人能来帮他,自然满口答应。
  张苍对书上的算法正心痒难耐,听到邹恒这话,当即开口,“我虽不善农事,但擅长筹算,若是有需要,许兄亦可来找我。”
  “大善!”
  等到雍城来信的嬴政,嘴角忍不住上扬。
  他就知道,那个胆大包天的人有办法对付那些儒家子弟,只可惜淳于越战斗力太低,不仅没能对那人造成丁点伤害,还被气晕过去。
  嬴政又高兴,又有些不满,那些儒生怼自己的时候张口就来,怎么被她骂几句就受不了?
  对此,嬴政给出的解释是自己太仁慈了!
  看到儒生被忽悠去著书,嬴政赞同点头,让那群满口仁义道德的儒生著书的确十分合适,只是当他看到自己看中的法家弟子也被安排着去著书的时候——
  ......
  嬴政暗骂:“一群憨货!”
  不过,嬴政不关心儒家要写的启蒙书,但对法家那些人准备写的律法科普书倒来了些兴趣。
  《秦律》的确复杂,哪怕是他,要通篇背诵也没那么简单。
  立法的目的是为了立规矩,并非为了惩罚万民,若是真的能让所有人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第41章 初见端倪
  嬴政召来李斯商议此事。
  “这的确能有助于秦律的推行,不知是哪个能人向大王提议的?”李斯如今已经是廷尉,掌管秦国的司法。
  自从商鞅变法,制定了秦国以法治国的根基,之后经历秦国历代君主对秦法不断修订细化,如今的秦律已经繁杂到了可怕的程度,除了法家的人特地研习过秦律,哪怕是氏族子弟,也不见得能通识这些律法。
  这也是为何秦律明明极为严苛,每年依旧有许多人不知法,但又犯法。
  李斯曾下令让各郡县的秦吏对底下的人普法,可惜收效甚微。
  若是能精简律法,只言不能做的事,不失为让秦律推广开来的好办法。
  “她?”嬴政轻笑,“寡人也不知道她是谁,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对我大秦有利便可,既然李卿觉得可行,那便让她继续做吧!”
  “大王不知此人是谁?这如何能让人相信,万一他要对秦国不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