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一个指望他能发扬儒家,另一个希望他能维持法家,可以说扶苏大半的压力都是他们带来的,至于另外一小半,那就是嬴政给的了。
  现在这两个罪魁祸首反而来劝自己不要给扶苏太大压力,这太阳是从西边出来了吗?
  话虽如此,但赵元溪还是点头答应,随即把扶苏叫过来,她斟酌了一下说辞,“先生说你最近情绪不太对,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扶苏眨着大眼睛,一副天真可爱的模样,“最近没有发生什么事,几位先生也都对我很满意,我也学到了很多!”
  “真的没有?”淳于越和韩非并不是会和她开玩笑的人。
  扶苏靠过来,往赵元溪怀里蹭了蹭,“大母不信我么?”
  赵元溪倒也不是不信扶苏,子婴鬼点子多,可扶苏多正派的人,怎么可能骗她!
  不过,她倒是发现了,最近扶苏变得粘人是真的。
  赵元溪以为是她上次离开太久,没有带扶苏一起,才让扶苏变得粘人,她不禁有些愧疚。
  她摸了摸扶苏的脑袋,“好了,大母自然是信你的,要是受了委屈可要和大母说,大母替你出头。”
  “嗯!”扶苏脆生生地答。
  他算是发现了,父王说的的确没错,不争那就什么都没有,至于对那两位先生,眼泪的确十分有效,很多时候要和他们争上大半天的东西,只要他流泪,先生那就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赵元溪之后又找了子婴询问情况。
  子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咬着小手指,有些奇怪地道,“以前先生批评大兄,他会低头听训,现在先生说他,他就忍不住哭。”
  几位先生批评他的时候,子婴大概率是不服的,总是会和先生吵起来,最后被先生痛骂一顿,打几下手心。
  大兄则比他还惨,几位先生都对他十分严格,子婴做到八分,先生就能满意了,但对大兄,则要求他要做到十分。
  大兄挨的骂不比他少,不过最近大兄挨骂的次数变少了好多,反倒是他被几位先生看不顺眼,不仅天天罚站,连课业也总是被当众公开处刑。
  这明明是以前大兄的待遇。
  子婴感觉自己最近压力好大,他虽然想努力学习,将来为百姓做主,但并不想被几位先生天天挑错处,尤其是他的课业完成的本来就没有大兄好,就更让他无地自容了。
  赵元溪疑惑,“扶苏被夫子训哭了?”
  子婴赶忙摆手,“不是大兄被夫子训哭,是——是——”
  他急得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抓耳挠腮地解释,“是夫子一训他,他就容易哭。”
  第320章 分封和郡县之争
  “那他吃亏没有?”
  子婴皱着小脸,困惑不已,“好像还真没有!”
  赵元溪没有发现扶苏最近心情有什么不对,爱哭这事在他这个年纪很正常,也不是什么坏毛病,总归也没吃亏,便也随他去了。
  不过她还是另外派人盯着扶苏平日里的情况,若是有什么异样,也好及时发现。
  此刻,扶苏正得意于这些天取得的胜利,不料却被嬴政给逮住。
  嬴政面色不善,阴沉着脸,“听说你这些日子时常在学室撒泼打滚,哭闹不止,这成何体统!”
  他就差指着扶苏的鼻子骂,你看看你这样像什么样子?
  扶苏委屈地低头,“先生叱责我,无论对错,若我反驳,那就是不尊师长,可儿臣自觉没错,若不以泪应对,那儿臣就该被罚了。”
  嬴政被扶苏这理由给气笑了,“难道你还能装哭卖惨一辈子?我秦国的公子若是被人知道是个只知道哭的怯弱之人,其他人该如何看你?”
  “不会啊!儿臣没有一直哭!”扶苏有些得意,“以前先生对我们讲授道理,不曾听过我的想法,可现在变得慈爱许多,会听取我的意见,也不会过多叱责我,就不需要我经常哭了!”
  嬴政:……
  教孩子这事果然不是他所擅长的东西,他现在只想拎着扶苏狠狠地揍一顿,这都是什么歪门邪道?
  “谁给你出的馊主意?”
  “没有人给我出主意,我是向父王学习!”
  “寡人何时教过你这些?”
  “父王不就是这么做的,你哄王翦将军的时候,还有哄大母的时候,虽然没有哭,但有装可怜哦!”
  嬴政眼皮子一跳,有种被戳穿的尴尬,早知道当初去见王翦的时候就不带这小家伙了!
  他轻咳一声,面色有些不太自然,“下次,不要再这样了,你身为秦国的公子,不可轻易流泪。”
  “哦,儿臣知道了!”
  是不可轻易流泪,又不是不能流泪,也对,哭多了大家见怪不怪就不会当真了,下次的确得注意一点。
  扶苏很自然而然的理清楚了这其中的逻辑关系。
  秋去春来——
  秦国捷报频传,拿下了大半楚地,打了快一年的时间,秦国兵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打越多,投降秦军的楚人不断增加。
  开春之时,王翦成功夺取楚国的国都,俘获了楚王,项燕兵败,退守至江东吴越旧地,拥立了另一个楚王。
  广陵城下,秦军已经包围了项燕所在地方。
  夜间,城外楚歌四起,城内军心动荡,剩余的楚军都清楚楚国已经灭亡的事实,已经没有了再战的心思。
  三日后,广陵城被破,项燕自刎,楚国彻底灭亡。
  楚国灭亡的消息传入咸阳,朝堂上下皆为之振奋。
  嬴政更是大喜,宣告天下,举国上下为此庆祝一天。
  赵元溪听说了这消息也很高兴,楚国被灭,统一天下就取得了最为关键的胜利。
  同年,王贲率兵北上,拿下了燕国最后一块地辽东,燕国至此灭亡。
  战国七雄,如今就只剩下齐国。
  次年,蒙恬带兵和二十万齐军在高唐附近对峙,王贲挥军南下,渡过济水,向齐国的首都临淄逼近。
  王贲以五万人应对临淄城内的十万。
  齐王被秦国派来的使臣说动,在朝臣的怂恿下,选择了开城门投降。
  齐国被灭——
  秦王政十五年,秦国成功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华夏的这片土地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自此诞生。
  随之而来的,又有更多的问题出现。
  如何让这个新生的国家稳定下来,成了当下要做的第一件事。
  嬴政首先做的便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他命李斯、王绾、芈启等人制定了标准字体,以小篆为基础,整合当下使用的秦隶,形成了一种更为更为规范的秦隶。
  关于秦隶这里还有赵元溪一点事,嬴政本打算让小篆作为官方字体,但赵元溪以小篆太过复杂,不便书写为由,提出引用如今的秦隶更为妥当,小篆可以在正式场合使用,但来往的文书信件,和日常用书应以秦隶为主。
  关于车同轨,规定所有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为六尺,方便车辆行驶在驰道上能畅通无阻。
  至于统一度量衡,废除了其他六国的度量衡,以秦国为标准,对长度、容量、重量单位都进行了统一。
  同时他还废除了六国流通的所有货币,将那些六国发的各种形制的货币全部回收,规定全国仅使用两种货币,一种是圆形方孔的铜钱,另一种则就是黄金。
  天下初步稳定下来,面对如何治理天下,一些有想法的人便开始提出自己的意见。
  以王绾和淳于越为主的复古派,上书秦王,要求其维持分封制,分封诸侯,令其替秦国管理地方。
  “未一统天下之前,秦国地小,郡县制尚可管理,可如今秦国的国土已经增长数倍,有些郡县上奏公文要月余才能送到,秦国难以掌控地方。”
  “恳请大王待诸位公子成年,便分封诸子,令其到远些地方为诸侯王,替大王管理天下,同时也能震慑那些六国余孽。”
  嬴政坐在上面,听着底下人的建议,并没有直接否定他们的想法,反而看向李斯等人,“廷尉以为如何?”
  李斯拱手行礼,“昔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互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支持分封的有许多,支持分封的也不少,双方不由相互指责起来,各有各的道理。
  嬴政没有直接决定,而是让他们回去写好奏书再呈上来。
  朝会结束,嬴政略带疲倦地坐在王座之上。
  小扶苏如今九岁了,已经不是当初懵懂的孩子,朝会上那些大臣的谏言,他也都能听懂。
  嬴政垂眸,看着底下乖乖坐在一旁的扶苏,突然发问,“你觉得郡县制好,还是分封制好?”
  意识到父王在问他,扶苏面露难色,“淳于老师认为分封制好,韩非老师认为郡县制才是答案,儿臣,儿臣也不能现在下定论,不过大母支持郡县制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