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他甚至从未将夷族真正放在心上,否则以他的手段,偌大一个夷州都能被他握在掌中。若真想收揽夷族人心,也并非做不到,只是他不愿耗费心力罢了。
明几许倒是不知她们心中所想,不过大体能猜出来眼前这些女子为何会有如此请求。
想必是舍不得孩子回蔄山受委屈,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如阿托娅一般心狠,当然,或许她们心中还有更深的郁结,比如族中那么多人,为何偏偏是她们被贩卖?多年积攒的愤怒,以及对故土长久不施救的怨恨,早已根深蒂固,让她们再不愿回到那片伤心地。
只是这些又与他有什么关系呢?他自己也不过是个不受母亲待见的杂种,甚至被生母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他早死早下地狱,自己的未来都要仰仗身旁这人呢。
想到此,明几许垂眸轻笑一声,忽而跨上前半步,整个人懒洋洋地倚在雁萧关肩头:“这你们可问错人了,日后我都得仰仗厉王殿下赏口饭吃。”
他眼尾轻挑,睨着众人道:“你们若想寻个安身立命之所,与其求我,不如求求他。”
这话让众人齐刷刷将目光投向雁萧关。
雁萧关也未曾料到,这场请求最终竟落到了自己身上。
他垂眸看着肩头耍赖的明几许,又看向甲板上跪着的女子,沉默片刻后,抬手虚扶:“起来吧。”
见女子们都眼含殷切,他叹道:“你们都是夷族人,想必听闻过赢州名声,我们此行便要回赢州,你们若愿意,自可同行,赢州本就地广人稀,正缺人手,多些人一同建设,再好不过。”
曼达眼眶瞬间泛红,惊喜得声音发颤:“愿意,我们自然愿意!”
这场意外的投奔,终究如了她们的愿。
雁萧关带着明几许离开后,并不知晓这些女子回到船舱,将此事告诉了其他船上的矿工与孤苦女子。
都是苦命人,她们如今得了希望,又怎会忍心看着他人如无根浮萍般飘零。
更令雁萧关始料未及的是,此刻他心心念念急缺人手的夷州,早已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赢州,神武军一位队主正率领一队士兵在王府后山巡视。
这些士兵都是雁萧关一手带出来的,行事作风自有一套规矩,既入山林,便绝不肯空手而归。
这也成了留守王府及周边村落的神武军,这段时日以来相互较量的特殊项目——比试谁猎获的野物更多、更珍贵。
得益于明几许留下的避瘴气药物,加上随身携带的种略红制出的解毒丸,士兵们胆气愈发壮硕,每日都朝着深山更深处探寻,如今竟连凶猛的野猪群也敢主动招惹。
只见十名士兵结成小队,默契十足地呈扇形散开,将野猪群分割包围,他们手持长刀与绳索,配合得天衣无缝。
野猪群被扰得阵脚大乱,为首的三头公猪瞪着血红的眼睛,獠牙间泛着白沫,不断拱地嘶吼。
但在士兵们的围追堵截下,它们渐渐体力不支,终于,随着最后一头母猪瘫倒在地,十头野猪全部气绝。
众人虽累得瘫坐在地,却难掩脸上狂喜之色。
队主深知山林危险,生怕这番动静引来更凶猛的野兽,连忙招呼众人:“快,趁天还亮,抬上猎物下山。”
众人熟练地用藤蔓捆住野猪,沿着踩出的山道返程,即便有猎物拖累,脚步却依旧稳健,只是他们面上虽镇定,眼神却时刻警惕四周。
忽然,一名士兵快步凑到队主耳边低语:“头儿,后面又有人跟来了。”
又,显然不是第一次。
队主装作不经意地侧头望去,只见几丈外的粗木后,隐约露出一片衣角。
对方似察觉到视线,慌忙往树后缩,可晃动的枝叶早已暴露行踪。
第176章
神武军队主神色如常, 转回头,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不着痕迹地向周围人使了个眼色, 众人便刻意放缓了脚步。
待一行人穿过遮天蔽日的密林, 映入眼帘的便是半山腰成片金黄的庄稼,到这里后再不必忧心安全, 士兵们突然加快脚步。
十头野猪的收获,足以让他们在这段时间的比试中拔得头筹。
“哟,这次可是大丰收啊。”远处传来巡逻同僚的笑嚷。
抬着野猪的士兵们个个昂首挺胸,甚至绕路炫耀了一圈, 当然, 也顺便往村口走了一遭才朝着特定方向行进。
他们的目的地并非王府,而是一栋尚未完工的大院子,与王府相隔不过百丈。
这院子是雁萧关离开后, 瑞宁、游骥和官修竹商议建造的王府属官办事之所,目前仅有外院初具雏形, 虽未完全建成, 却也足够处理日常杂务。
自雁萧关离境,游骥又率领大半神武军前往元州, 王府与村落少了主心骨和大半兵力, 却未显丝毫乱象。
瑞宁出身皇宫,身为大太监, 精于人事调配,将大小事务安排得滴水不漏,官修竹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曾是一府主官,他耳濡目染, 行事既稳重又不失魄力。
两人配合默契,将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队主等人刚把野猪卸在院中,瑞宁和官修竹便快步迎了上来。
瑞宁扫过地上堆叠的猎物,嘴角微扬:“哎呀,这下排沙建屋的大家伙们,又能多分两口油水了。”
队主荣耀极了:“可不是嘛,还有村落里的乡亲们也能跟着沾光。”
官修竹的目光却微微一动,他注意到两名士兵不时望向远处,沉声道:“方才回来路上有异?”
一旁的队主心领神会,压低声音开口:“又跟下来一群。”
队主咧嘴一笑,露出满口大白牙:“一个个生怕跟不上,又怕被咱们瞧见,全躲到老歪脖子树后头,树枝子都被压得直晃悠,准是山民。”
他伸手抹了把脸,掌心还沾着暗红的野猪血:“数数日子,这都第五拨了吧?”
官修竹望着道路尽头升起的袅袅炊烟,嘴角不自觉扬起,在村民们的生活步上正轨后,这般景象愈发频繁。
与此同时,山里头的山民就像惊蛰后破土的春笋,一拨接一拨冒出来。
山民们哪能不心急?
往日同拜一座山,共啃一树果的整整一个族群的山民突然在山里没了踪影,这可是大事。
起初大家都以为遭了山难,整个族群怕是凶多吉少。
可等附近的山民顺着踪迹往下寻,才发现并非如此,山下不知何时拔地而起一座高门宅院,离着不远还有一座村落,炊烟日日不断。
年轻好奇的壮小伙攀着峭壁继续探查,终于在河口撞见了熟人。
那些曾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大山统领的山民族群,如今穿着齐整的短打,扛着锄头开垦沙田,更叫人眼红的是,就连大山族里走不稳路的娃娃、拄着拐杖的老人,都能吃上热乎饭,穿上干净衣裳。
这消息就像山间野火一般飞快蔓延开来,“山下有饭吃”、“王府给活路”的话,在各个山民的族群间飞快传开。
一波又一波人起初都半信半疑,可等下了山,亲眼瞧见大山族群的现状后,胸腔里立刻燃起了滚烫的渴望。
山民们平日里为争一片山地能打得头破血流,可山民族群之间亦会通婚,其间便有与大山族群有姻亲关系的山民。
看看大山他们早已完全不同的生活,再瞧瞧自家蜷缩在地的娃娃,为了节省口粮,饿得连哭都没力气,还有早已没了生的盼头白发苍苍的老人。
想想往后还要在林子里啃野果、被毒虫咬,被野兽追得满山跑,哪个心里不发颤?就在前些日子,邻寨的汉子被野猪追得摔断了腿,老人为了省下口粮,竟生生饿死在山洞里。
可如今,本该和他们同命相连的山民们,却在山下过上了他们想象不到的好日子。
消息一传开,各个族群都动了心思,可要将全族群的老弱妇孺一同带下去,却并非易事,不说其他,就是山林里的豺狼虎豹,都让他们不敢随便动作。
不过,还是有胆大的族群带了头。
神武军进山闹出的动静大,他们中有脑子活泛的,等着神武军下山的时机悄悄跟着。
有神武军在,想必寻常野兽不敢靠近,退一万步说,就是被发现了,大不了被撵回来便是。
山民们未曾想到他们所有人竟平安下了山,还顺利留在了山下。
年轻力壮的男子混进开垦沙田的队伍,抡起锄头跟着大伙喊号子,手脚麻利的妇人也不示弱,扛起房梁、垒起石块,累得腰酸背痛也咬牙坚持。